氢能入法:开启能源新征程
氢能作为能源管理确实经历了漫长的过程。2018 年 11 月 9 日政协双周座谈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等人建议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将氢能作为能源管理而非危化品管理,这为氢能管理属性的转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2022 年 3 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 - 2035 年)》,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升了氢能在能源领域的地位。此后,2024 年 4 月和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分别通过二审和三审,并最终通过,氢能正式被纳入能源法。这一历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氢能发展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从最初的建议到规划的明确,再到法律的确认,氢能在能源领域的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提升,为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氢能作为能源,必然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此前,由于氢能的管理属性不明确,导致管理者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氢能产业的发展。如今,氢能纳入能源法,明确了其能源地位,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群刚指出,目前国家层面虽然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但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机制等管理体系不完善。随着氢能纳入能源法,能源部门有望成为氢能主要管理单位,更加突出氢的能源属性,对现有的政策体系、审批流程等进行优化。
《能源法》规定国家完善能源规划,发挥能源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氢能作为能源,将在全国综合能源规划、全国分领域能源规划以及省市区发展规划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将推动氢能产业更加有序发展,避免 “一窝蜂” 的无序竞争。例如,一些省市已开始探索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如吉林省出台政策,将氢能安全管理参照天然气执行;内蒙古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制氢项目和电解水制氢项目等。
《能源法》明确了国家能源开发利用政策,虽未具体提及氢能的开发利用,但表示支持合理开发利用可替代石油、天然气的新型燃料和工业原料。这为氢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未来,氢能有望在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
《能源法》规定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能源价格,这意味着氢能作为能源,其价格也将可能受到政府的调控和指导。同时,《能源法》还建立了能源储备和应急体系,氢能也将纳入其中。这将有效避免长时间的区域性 “缺氢” 现象,确保氢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稳定供应。例如,随着氢的能源属性逐渐明确,国内部分地区已放开非化工园区制氢限制,如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明确允许制加氢一体站和新能源制氢项目在非化工园区生产,绿氢生产无需取得危化品许可证。
氢能纳入能源法为产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然而,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值得我们期待其在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积极影响来看,氢能入法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各类企业作为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氢能入法表示欢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强调,这将加速氢能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进程。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魏蔚认为,这让先驱者有了奋斗的目标,必将促进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关注氢能的作用并思考氢能在能源中的地位,进而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氢能入法标志着氢能正式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推动我国强化车用氢能技术研发,加快氢能制取、储存、运输、加注及安全方面技术研发,完善氢能产业体系。
同时,氢能入法也为国家氢能规划的出台奠定了基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曾在此前表示,“建议国家要把氢能纳入国家的能源战略体系,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当中的定位”。《能源法》将氢能列为能源,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难题。目前已有 30 多个地方政府发布氢能规划及政策,但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容易导致资源低效配置,且部分技术路线存有争议。国家氢能规划的出台,有望实现各区域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国家氢能战略有序发展氢能,有助于区域协同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
然而,氢能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偏高,尚未突破规模化降本难点。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大规模储运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氢气主要以长管拖车等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运输成本高且效率低,多种零部件和材料尚未实现完全自主可控,致使氢气制备和储运成本较高。其次,绿氢大规模制备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绿氢作为最理想能源,是未来氢能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目前我国利用清洁能源制氢的效率偏低,还没有到大规模生产的产业阶段。
尽管面临挑战,但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优质的二次能源,在交通领域可以减少汽柴油消费;作为高品质热源,在工业领域可以减少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作为大规模、长周期、跨季节储能方式,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促进大基地新能源电力集中外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氢能有望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氢能入法为产业带来了积极影响,虽面临挑战但潜力巨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氢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